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流光静默

不一样的焰火,不一样的海洋

 
 
 

日志

 
 

深度课改要关注的课堂细节(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  

2017-01-07 00:57:53|  分类: 教育哲思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从“教中心”到“学中心”,再到“去中心化”,课堂一直走在不断变化、不断改革的路上。其实,改革原本是一个不断纠偏的过程。那些在改革初期确定的方针、方案、方法,随着改革的深化,可能就成了障碍,需要调整、改进、优化。

  课堂改革也一样,似乎不断纠偏才是课堂的常态。

  譬如,大约在10年前,不少专家倡导要让学生在课堂动起来,动起来的课堂才是释放思维张力和生命活力的课堂。那个时候,一定是基于过去在教师的强势引领下学生太过安静的现象提出的。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人开始批判课堂的“满堂动”现象,似乎再谈“让学生动起来”就有犯错误的感觉,当初那些代表最先进教学生产力的方法似乎开始落伍了。

  如果将这样的课堂现象放置在一个更长的时间段内考量,所谓的困惑就会自然消解。这正是一个不断纠偏的过程。课堂始终处在纠偏的过程中,才可能趋于平衡,走向理想那方。

  当下,进入深水区的课堂改革又该关注哪些细节,又该纠偏哪些行为,促进真实学习的发生,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呢?

  新课堂整体呈现出两大典型特征:一是合作学习,一是说的解放。无合作不学习,无表达不学习,这似乎已经成为共识。但是,真实的课堂现场,有太多的现象需要纠偏。

  从固定小组到动态小组

  小组学习不一定是合作学习,有时小组成员围坐在一起,却没有真正的合作与协同。小组作为一个学习组织,其凝聚组员的最大公约数是团队的共同需求。需求相同,目标才可能一致。

  但是,你发现了吗?教师基于差异而确定的一直固定不变的小组,长此以往会出现审美疲劳,甚至会产生学习观点的同质化现象。小组到底因何而建?一定是因需要而建,学生基于共同的需求而走到一起,那么,这个小组就是一个“自组织”。

  从共识到我见

  小组合作是为了达成共识吗?也许在达成共识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就是聚集不同的意见。当小组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谈出自己的“一己之见”,才更有利于解决问题,才是更真实的学习。

  我们也发现,小组合作中为了尽快达成共识,一些优秀学生过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当那些后进生听到了正确的结果,也就不再独立思考,自然让渡了表达见解的权利。

  小组讨论从关注达成共识到发现不同,听到不同的声音,标志着真正讨论的发生。否则,只有灌输与接受,就失去了讨论的意义。

  从展示到分享

  课堂改革的初期,展示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往往通过放大展示来拉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展示可以滋生自信,展示可以强化学习。但是,你发现了吗?展示往往都是已知的内容,展示前往往要做精心的准备,所以展示往往精彩而唯美。

  主张从展示走向分享,则是倡导更真实的学习,是要分享问题,分享思考,分享想法,而非展示答案;分享注重的是生成的内容,表达的是动态思考的内容,可能是不成熟的,是粗糙的,但它是没有经过准备的,是更真实学习的体现。越是基于真实的表达,越是粗糙的。

  从表达到倾听

  也许我们已经太过于重视学生的表达了,太在乎学生说了什么,以至于学生为了表达观点都会高高地举起小手,争先恐后。但是,你发现了吗?不少学生已经习惯于不去倾听别人说了什么,而只关注自己要表达什么。

  倾听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说之前重要的是听,只有听清楚别人说了什么,说得是否完整,是否准确,才能有针对性地给出回应。

  从说出会的到说出不会的

  好的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可以说出自己懂的,说出正确的理解,还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不会的,自己理解错误的内容。

台湾教师李玉贵多次到日本访学,她曾谈到过一个现象,日本学校的课堂上,站在黑板前展示的学生往往是那些不懂的学生。而我们的课堂上却恰恰相反,机会更多属于那些懂的学生。

课堂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地方,而非展示正确的地方。人是在遇到挫折、困难和错误中成长的,学习也一样。从说出会的到说出不会的,意味着教学理念的跃升。

 

        我期待,2016年的课程改革持续走向深度课改,课堂变革持续走向深层变革,学生的学习持续走向深度学习。如何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

        首先,要深度研究和认识“学习”。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伍新春认为,真正的学习应该发生在学习的主体——学生身上,让学生获得经验,并且能够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黄甫全认为,学习中的学生才是真正的学生,学生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知识创造的过程。因此,对“学习主体”“学习对象”“学习方式”“学习场所”的考察和研究,应该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专业发展中最核心、最基本的功课。科学的“学习”,不仅包含经验的获得,也包含经验的使用;不仅强调学习的方式,也强调学习的动机。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入研究“学习”的不同层面,才能真正树立起科学的学习观,才能促进课堂学习方式的深度变革,并最终促进学生的高质量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深度实践“道德课堂”。道德课堂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道德课堂倡导教师要把教学由体力劳动变为智力劳动、智慧劳动,把知识课堂变为情感课堂,变“教本”为“学本”;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单纯依赖教师为自主、合作、探究。最终形成师亦生、生亦师,师生相长的课堂生态,实现学生学习品质和精神品质的提升。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掌握学科学习的方法与规律,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获得协调发展。因此,深度课改在于课堂学习模式的变革,深度学习在于三维目标的达成。而道德课堂较好地彰显了新课程的价值取向。

        新的一年里,期待教师们能通过学习小组、学习流程、评价标准这三大建设,重建教与学、师与生、动机行为与结果这三大关系,推进课堂深层变革,让教师走向深层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让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这样的课堂生活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

        第三,要深度推进“创客教育”。创客运动是世界各地正在进行的技术和创意的革命。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引发教育系统的全面变革:教学对象由“数字移民”变为“数字原住民”,教学环境由线下的课堂变为线上线下融合的“O2O”环境,教学资源由纸质教材变为海量在线资源,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等。在我看来,这就是继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后的第四次教育革命。

        第四次教育革命,使基于班级授课制,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模式,逐步让位于基于广泛学习资源,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的能力培养模式。

 创客精神,既是课程改革新的推动力量,又是课程改革新的载体和抓手。创客教育是普及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在学校教育的层面上,创客教育是一种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的学科融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创中学”时,就逐渐从知识内容的学习者向知识内容的学习者兼传播者、创造者转变,只有学生真正走上创客之路,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也才是我们真正所期望的深度学习。

 

  评论这张
 
阅读(103)|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