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流光静默

不一样的焰火,不一样的海洋

 
 
 

日志

 
 

练大脑就像练肌肉 得科学“加量”才行(Z)  

2015-07-06 13:19:07|  分类: 教育哲思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教授罗伯特·比约克和伊丽莎白·比约克夫妇是学习策略研究领域的权威,他们根据自己数十年的研究,提出了一条重要的提升学习效果的原则,叫“合意困难(desirable difficulties)”。通俗点讲,就是学习的时候,要故意给自己制造点麻烦,这些麻烦虽然在短期看提升了学习的难度,但从长期看却能提升学习的效果,因此这样的麻烦可谓多多益善。

  按照比约克夫妇的理论,学习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你是否能把所学的知识提取出来,提取的频度越高、强度越大,学习的长期效果就越好。当你以一种简单容易的方式去学习时(比如学完一个新东西马上测试而不是延迟一段时间再测试),你的记忆提取过程会很流畅,这时你的头脑会欺骗你,让你误以为你已经很好地掌握了这些知识,这会让你高估学习的效果,知识提取强度也就比较低。相反,在学习和测试时,如果能刻意增加难度,给自己增加一点小障碍,比如延迟时间的练习,不同领域的交叉练习,或者变换考察方式的练习,那么知识提取强度就会增加,学习效果就会更好。不无夸张地说,练大脑真的就像练肌肉,得科学“加量”才行。

  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经常“自己考自己”,一边学一边测,甚至在学得还不充分的时候就可以启动测试。这种情况下,测试的成绩可能会不理想,不过没关系,这种稍难的考验正好能强化我们对这些知识的存储和构建。

  我们还可以刻意地“走走停停”,将原来习惯的把时间集中在一起学习一门课的方式改为打散时间来学习,因为分散学习的挑战更大一些。集中学习时,所学内容已经反复熟悉,因而主观上我们会体验到一种“流畅感”,于是就会高估学习的成果,这样就会不自觉地减少后续的学习投入。举个例子,假设你在背一首古诗,现在背几遍记住了,然后过十分钟又尝试背一遍,顺利地背了出来,这时你会以为自己确实已经把这首诗背下来了,就不再去背了。但三天以后如果再让你背,你很可能就忘掉了。而分散学习则反过来,每次重新拾起之前学的东西时,我们会感到有点陌生,体验到一种思维的“阻滞感”,这时我们就会低估学习的效果,从而刺激进一步的学习投入,同时,分散测试的难度和挑战显然更大,这便会造成更高的记忆提取强度,使得记忆更加牢固和持久。

  “合意困难”理论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反常识”启示,那就是不要害怕去做难的事,而是要勇于去做更富挑战性的练习。那么怎样才能去做更多的有挑战性的练习呢?这里有个关键就是,不要满足于完成“标准动作”。大多数领域的钻研,都有一套通行的教育或者培训方法,里面会规定很多练习的“标准动作”,学习并完成这些“标准动作”当然是基础,但是远远不够。因为常规的培训方法是为大多数人设计的,要认可大部分人的接受度,所以一定会把这些动作的难度设定在中等最多中等偏上的水准。比如大多数的教科书,每章的课后练习,都不会太难,就是这个原因。而如果要在某个领域达到非常优秀的水平,那么显然就不能满足于这些标准训练,而是要主动突破,去寻求更高难度的挑战。如果你有条件或者机会得到某个高水平的老师的指导,让他来为你设计这些练习,当然是最好不过的。若没有这个条件,你就只能自己做自己的教练,为自己设计有难度的“非标准动作”,才能达到你所想要的程度。

  评论这张
 
阅读(477)|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