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流光静默

不一样的焰火,不一样的海洋

 
 
 

日志

 
 

课堂变革的三个焦点  

2016-01-24 08:51:37|  分类: 教育哲思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21世纪的高度网络化和各种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变革中,如下三个方面是未来关注的焦点。

基于课程整合的教学内容融合创新。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趋势是注重学科领域之间的融合,这就需要学校在课程整合方面发挥协调和管理作用。课堂教学改革始终与课程改革相伴而生、相互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只有放在课程的视野下去审视与革新,才有可能发生本质变化。仅改变课堂教学手段和形式,就好比吃营养餐,配方没有变,无论花卷、蛋糕或面条,怎么吃下去效果都一样。只有改变了营养餐的营养成分,也就是说,只有解决了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课程整合就是改革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措施。当前教育背景下,教育内容与方法以考试为本,机械训练与死记硬背现象还顽固存在,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相对比较重。伴随着各种课程资源的不断研发,人们的信息来源日益丰富,这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挑战。教师应该有敏锐的眼光选择课堂学习内容,学生也应培养选择个性化学习的能力。课程整合是教师所拥有的课程自主权之一,整合学科内、学科间、学科与生活及社会中的相关元素,打破学科壁垒,让学生学习最适合自己、更精当、更合理的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学习结构性知识或使学生学习的知识结构化,同时兼顾学习方式整合,这才是“轻负担高质量”的科学路径。

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的特征是以理解为指向,对应“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较高级的认知层次,使学生能够批判性地学习具有挑战性的内容,形成内在学习动机,具有积极的情感与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解决问题。深度学习能促进元认知能力发展。互联网倡导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精神,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学习方式具有碎片化、情境性与互动性特点。技术可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反馈,这让教师能够更好地使用循证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信息技术模糊了课堂内外的界限,拓宽了课堂教学时空,使学生实现了泛在学习和移动学习,就是说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信息,随时随地获得资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增强了娱乐性,而且使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走向深度学习。在纷繁的信息中,重要的已经不再是掌握特定知识,而是对信息的重要性作出判断,在各种可能的候选方案中快速作出抉择,这就突显了培养学生审辩式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这种思维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反思、质疑、分辨能力,是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重要思维品质,是创新人才的主要特征。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学生整体性发展。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钟启泉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核心素养指人的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学习的目标指向人的发展核心素养和形成学科核心素养。从“知识”目标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体系”,这体现了育人目标的不断发展。核心素养应具体阐述所培养人的标准和要求,使学校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形成更明晰的认识。由此,课堂教学的育人目标指向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这样的课堂本质目标是育人,是真正践行“立德树人”德育为首的育人目标。这使教学从学科中心转向对人的整体发展的关注,从学科本质出发确立学科素养,基于学科素养整合学科教学内容,进而研究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教学过程强调的不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课堂教学从机械学习走向了有意义学习,从学科学习转向了跨学科学习,从知识、技能走向了综合素质。

  评论这张
 
阅读(344)|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