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流光静默

不一样的焰火,不一样的海洋

 
 
 

日志

 
 

随思笔录(三十一)  

2017-11-06 17:12:16|  分类: 教育哲思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校园里,学生的“积极人格、宏观视野、领袖气质、济世情怀”。

晚上十点半,走在星空下的校园里,当宿舍内灯光亮起,忽然深深感动:这是怎样一片静寂而蓬勃!

制度是国家的良知,规则是群体的智商。

家长会:家长—老师—学生会(pts)。我的教育故事。

教师的“教”不等于学生的“学”。

课前的备课、课堂的教学和课后的反思才是完整的一节课。

教学即研究:研究儿童、研究教材、研究自身的教学。

教师应是学科专家、课程专家和教学专家的统一,以便引导和推动教师审视自身知识结构,在学科知识、课程知识、教学知识之间实现有效转换。

教师的知识包括三部分:一是学科知识,二是教学法,三是学科学习知识。

根据国际教师学的研究,教师研修应当凸现三大定律:越是贴近教师的内在需求越是有效;越是扎根教师的鲜活经验越是有效;越是基于教师自身实践的反思越是有效——F.A.J.Korthagen《教师教育学》,武田信子主译。

课堂是课程的“实践版”,也是教师的“培养基”。好的教师应是双料的专家——研究学问的“学科专家”和研究儿童的“发展专家”。

“课堂分析”是指教师对课堂中发生的事件不断地进行案例分析。这是一种以学校现场的教学为对象,旨在探讨教学的结构、功能及其形成条件、发展优质教学的一种实验性、实证性研究。正如律师、医生需要从案例和临床实践中进行反思与学习一样,教师应当从日常课程与教学的实践、儿童的种种活动情境和案例之中展开反思,借助复杂的实践情境中的事实,寻求不同情境中多种处理方式的可能性,从而锻造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力”。

佐藤学在《教师花传书——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中指出:我们的校本研修活动中存在着两个彼此队里的概念——“评价”与“反思”,它们决定一位教师是否能够从课堂事件中学习,从而成为该教师是否具备作为专家学习与成长的决定性因素。

教师要成为教育专家、成长为善于学习的人,对他人的教学进行观察时就要从“评价”的视角转化为“反思”的视角。超越“评价”的桎梏,还意味着一位教师在“反思”基础上内在的专业追求与持久的专业坚守。

读书是最美的装扮,慎独是最好的修行,善良是最高的尊贵。

现在进入“ADC”时代,A是指人工智能,D是指大数据,C是指云,实现教育现代化,首先要实现教育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未来教育一定是构建在互联网上的新教育。

今天的教师不生活在未来,未来的学生就会生活在过去。

我向往的冬天是素简的,一半泊于眼底,一般安放在生活中,守着一抹寻常,浅唱一城烟火,每一朵雪花都藏着我安静的模样。

2016年——2020年这五年,是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实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17年作为学校转变质量提升方式、转向高质量创新再发展的关键节点,是教育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构建为载体、以核心素养培育为旨归”演进的必然过程。

对教育而言,需求由知识依赖性转变为能力和素养发展性,但有效供给没有跟上,出现了大量购买力释放在社会的现象。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水平对需求水平的适应性,就要提升整个供给体系的质量,亦即基于学习需求基础上的、以课堂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的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学研究质量和教育管理质量。

什么是高质量的供给体系?最关键的是供给结构要有充足弹性,即供给侧能够中分具备主动调整、不断适应需求侧变化的能力,不能老化固化,而是能不断转化优化。

“互联网+教育”不是简单地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的技术平台或工具,也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时间和地域界限,重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学习体系与评价体系,真正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流程再造。

如果将在线教育比喻成一个金字塔,塔底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运用;塔中是个性化、精准化、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塔顶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更好的人。

教之于学,犹如卖之于买,没有买走,怎能说已卖了。同理,学生没有学会,教师怎么可以说我教了?怎么知道学生有没有学会呢?这就是评价问题。

知识技能需要在情境中习得,否则就是符号,对学生而言,单是符号的传递,就感觉不到学习的意义。还有在情境中应用,知识技能当然要学,但学了之后一定要用,一定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应用。从能力到素养给我们什么启示?一定要在体验、经验中学会反思,不会反思,记住知识技术就结束了,这样获得的东西不是知识,而是信息。我们学校课程一定要化信息为知识,化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德性,德性就是我们讲的素养。

课程是条船,素养是彼岸,我们都是撑渡人。

未来的产品(教育)价值在于人的价值,有丰富完整的个性和自由创意的心灵才是新时代的产品(教育)需要。


  评论这张
 
阅读(100)|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