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流光静默

不一样的焰火,不一样的海洋

 
 
 

日志

 
 

《四库全书》的话语体系  

2017-03-05 22:05:01|  分类: 美文赏析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把当时的哲学社会科学著作汇集起来,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构成了传统中国的学术话语体系。这是怎样的一种话语体系呢?它也是表达儒家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体系,是学术知识和核心价值观合二为一的话语体系。

四库之“经”,即儒家的经典著作,集中阐发了儒家的核心价值观。经者,常也,它贯穿着儒家认为需要长期坚持的基本思想、基本路线、基本原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夫学者研理于经,可以正天下之是非。”对“经”在核心价值话语体系中的如此定位,表达的是对基本价值的坚守和自信。

四库之“子”,反映了核心价值的话语体系不是“经”的一元独霸,而是对多元的包容和吸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自《六经》以外,立说者皆子书也。……虽真伪相杂,醇疵互见,然凡能自名一家者,必有一节之足以自立,即其不合于圣人者,存之亦可为鉴戒。虽有丝麻,无弃菅蒯,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在博收而慎取之尔。”就是说,“经”与“子”的统一,在话语体系上表现为前者对后者的有所肯定、借鉴和审慎汲取,从而达到一元与多元、主旋律与多样性的统一。

四库之“史”,在话语表达体系上显示了核心价值与历史的对接。史籍是以往事实的记载,因而“经”与“史”的关系,是“理”(道)与“事”(器)的关系,理从事出,事以证理。因此,以“史”作为话语体系的构建,表明作为核心价值之“经”具有被历史事实所证明的合法性。此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谓“正史体尊,义与经配”;而这个匹配就是用史实予以“考证”。

四库之“集”,表明核心价值话语体系的建构,不是干巴巴的说教式的口号,而是赋予核心价值观以艺术形象,从而打动人、感化人。“经”与“集”的关系,是“理”与“情”的关系,理合于情,以情入理。这是继承了儒家“文以载道”的传统。儒家认为文艺作品要通过艺术形象来端正思想方向,引导树立它所倡导的价值观。这样的思想方向和价值观当然是“经”所体现的“道”。以文载道使得作为核心价值之“经”,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容易入耳、入脑、入心,能够有效地抵制不良文艺作品的危害。

以“四库”形式建构核心价值的话语体系提供的历史启示就是:坚守基本价值与多元包容、对接历史、与艺术形象相结合;把学科知识的话语体系和价值观的话语体系相统一。

    把这两者相统一并非始自《四库全书》。汉代刘向《七略》作为最早的学科知识话语体系,实际上也是儒家价值观话语体系的构建。这反映在它把“六艺”即经学置于“六略之学”的首位,接下来的诸子为六经之支流,其他的诗赋、兵书、方技、术数都是“艺学”。这显然是以集中体现儒家核心价值观的经学为中心的话语体系。唐初的《隋志》比较系统地构建了经、史、子、集的四部之学,进一步表现了学科知识话语体系与价值观话语体系的结合。《四库全书》是把这两者相统一的话语体系构建得更为完备。
  评论这张
 
阅读(99)|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